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”古人都有这样一种理想,上为治国安邦,下则治病救人。于是就出现这样神奇的一幕,考上状元的就去治国安邦,考不上状元的秀才就去学医。这与现代人只为了生存,为了名利不可同日而语。
有什么样的目标,就有什么样的动力。当你抱着悬壶济世的决心去学中医的时候,动力就完全不一样。现在学中医的学子们,绝大多数都是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好的职业,更好地活着,而没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,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大学根本不会用心学习,当然就学不好了。
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,我们现代人从小到大学的就是西方科学,大脑中形成了大量的思维定式,此时再来学中医感觉很难,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也入不了门。而古人从小到大学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,而中医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,因此,古人学中医几乎是手来擒来,“秀才学医,笼中捉鸡”就是最好的比喻。
中医的灵魂在哪?答案就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领悟。古人相信自然规律决定一切,用谦卑的心态去感悟自然和社会;而现代人受西方科学影响,否定必然性规律的存在,你连规律都不相信了,当然就不可能理解中医。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一问最前沿的科学家,决定人的自然规律是什么?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。而古人则是信口说来: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,因此,人顺应自然则生,违背自然则死,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。整体的社会决定局部的人,因此,人顺应社会则事业顺遂,违背社会则失败连连。虽然自然在变,社会在变,人也在变,但整体决定局部的规律永远不会变。
学中医的难点就在这!中医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,帮助人顺应自然的学问。但问题就在于,自然在变,人也在变,如何在这两种变化之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,就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感觉很难吧!要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医,不仅要了解一个人当时的体质偏性所在,而且还要了解自然的动态变化,只有这样,才能够帮助人不断地恢复平衡,顺应自然。更重要的是,两个要素都不是摆到明面上的,比如你的体质偏性,需要用以外揣内的方法去猜,自然变化有很多因素是很难把握的,因此,要成为一个大医,难于上青天。
现代人绝大多数都不相信决定人的自然规律的存在,一旦你抱着这种心态去学中医,一辈子都入不了中医的门。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,你认识了这个规律,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所有中医理论,你认识不到这个规律,中医理论就是摆在你面前的一座大山,你很难跨过去。现在学中医的人绝大多数都被这座大山挡住了,表面上学了很多中医的知识,但其实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。
理解自然规律对人的决定性是学好中医的开始。心里有了这个规律,你学中医的方向就明确了。因为人的疾病无外乎内因和外因,内因就是一个人的体质偏性,或者说,五脏六腑之间的不平衡在哪?外因就是自然或社会的变化,当它加剧了你的体质偏性,使它偏上加偏,你就病了,如果偏到一定程度,细胞就会发生病变,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。显然,中医学告诉我们,没有绝对健康的人,也可以说人人都是有病的,因为人的体质没有完全平衡的,况且人顺应自然总有一定的滞后性,不可能完全顺应自然。这与西医完全不同,西医以细胞病变为病,而中医则是视整体的不平衡为病,你偏离平衡的程度远,疾病就重,偏离平衡的程度近,相对就健康,仅此而已。
可笑的是,现代学中医的人,满脑子就是西医那一套,只讲究病药的机械对应,而把中医辩证论治的精髓弄丢了。因此,他们治起病来,就是只会看病名治病,而忘记了同一个病名背后的原因有无数种,只有对症下药疗效才会立竿见影。当然,他们有时也会治好几个病人,“瞎猫还能碰上几个死耗子”,何况是瞄着病名而去。如果仅仅以为此就认为自己懂中医,那就太自不量力了!
中医是一门恢复人体平衡的学问。因此,中医诊断就是要判断五脏六腑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,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。中医治疗就是抓住偏离平衡最关键的那几项,用对应偏性的中药和量的组合来平衡身体之偏,身体平衡了,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,疾病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向好发展。
显然,学中医的难点有两个,一个是精确诊断,一个是精确用药。过去人们总认为中医治病的效果慢,其实,只要你两者都精确了,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,绝不会比西医差。问题就在于我们普通的中医,精确诊断度不够,对中医偏性的认识不够,没有了精确度,当然治病的效果就慢多了。大医都是能够相对精确诊断,精确用药之人。
明白了中医学的精确在哪?学中医的方向就明确了,一个是要学会 精确诊断,一个是要了解各味中药的药性,以及各种治疗方法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没有几年的时间,你是学不好的,更重要的是,学这些东西都需要在临床中学,你只从书本上学是没有用的。现在大学教育几乎抛弃了临床,当然学不好中医了。